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0 。1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1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1
一、发展简史1
二、未来趋势2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2
一、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2
二、实验课的特点2
三、学习方法2
第二章疾病概论0 。5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5
一、疾病5
二、健康5
三、亚健康6
四、不同医学模式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6
五、疾病谱6
第二节病因学8
—、疾病的常见病因8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9
第三节发病学10
—、疾病发生发展的—般规律10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2
三、老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14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15
—、康复15
二、死亡15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16
—、流行病学研究16
二、临床研究16
三、基础研究16
四、医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18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21
—、正常水、钠平衡21
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24
三、脱水25
四、水中毒27
五、水肿28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31
—、正常钾代谢31
二、钾代谢紊乱32
第三节镁代谢紊乱36
—、正常镁代谢36
二、镁代谢紊乱36
第四节钙磷代谢紊乱38
—、正常钙磷代谢、调节和功能
二、钙、磷代谢紊乱41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碱的概念45
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酸碱平衡的调节47
—、血液的缓冲作用47
46
38
二、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48
45
三、组织细胞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49
四、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49
第三节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指标及分类51
—、常用指标及其意义51
二、酸碗平衡紊乱的分类52
第四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53
—、代谢性酸中毒53
二、呼吸性酸中毒56
三、代谢性碗中毒58
四、呼吸性碱中毒61
第五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63
一、双重性酸碱失衡63
二、三重性酸碗平衡紊乱64
第六节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64
一、单纯型酸缄平衡紊乱的判断64
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65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o• 68
第一节高血糖症68
—、病因与发病机制68
二、高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73
三、高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75
第二节低血糖症76
—、病因及发病机制76
二、低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77
三、低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78
第六章脂代谢紊乱l o。80
第一节概述80
—、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80
二、脂蛋白的正常代谢81
三、脂代谢紊乱的分类82
第二节高脂蛋白血症83
—、病因及影响因素83
二、发生机制84
三、对机体的影响87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89
第三节低脂蛋白血症89
第七章缺氧0 。92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92
—、血氧分压92
二、血氧容量92
三、血氧含昼92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93
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93
—、低张性缺氧93
二、血液性缺氧94
三、循环性缺氧95
四、组织性缺氧96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9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9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9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01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01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02
第四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4
一、去除病因104
二、氧疗104
三、防止氧中毒105
第\章发热
第一节概述106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107
、发热激活物107
二、内生致热原108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109
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113
、物质代谢的改变113
、生理功能改变113
二、防御功能改变114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15
、治疗原发病115
二、一般在发热的处理115
二、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115
四、解热措施115
第九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117
、应激原117
、应激反应的种类117
第二节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及机制118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机制118
二、应激时的免疫反应121
=、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122
五、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124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124
一、应激与心血管疾病125
二、应激与消化道疾病126
=、应激与精神神经疾病127
四、应激与免疫相关疾病127
121
五、应激与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128
第四节病理性应激的防治原则128
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O。130
第一节概述130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130
二、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133
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机制135
一、信号异常135
二、受体异常136
三、受体后信号转导成分异常137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137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137
二、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138
三、恶性肿瘤138
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相关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40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O 。141
第一节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141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141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142
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144
四、细胞周期调控与疾病的防治146
第二节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146
一、细胞凋亡的概述146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147
三、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151
四、细胞凋亡调控与疾病的防治153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丿0 。155
第一节原因及条件155
一、常见原因155
二、常见条件155
第二节发生机制156
—、自由基增多156
二、钙超载159
三、炎症反应过度激活161
第三节功能代谢变化163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63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64
三、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64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65
一、尽早恢复血流与控制再灌注条件165
二、清除与减少自由基、减轻钙超载165
三、应用细胞保护剂与抑制剂166
四、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166
第十三章休克0 。168
第一节病因与分类168
—、病因168
二、分类169
第二节发生机制170
—、微循环机制170
二、细胞分子机制176
第三节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177
一、物质代谢紊乱177
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77
三、器官功能障碍177
第四节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178
—、失血性休克178
二、脓毒性休克178
三、过敏性休克179
四、心源性休克179
第五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80
一、病因学防治180
二、发病学防治180
三、器官支持疗法180
四、营养与代谢支持181
第十四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0• 182
第一节凝血系统功能异常182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182
二、凝血因子的异常183
第二节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184
—、抗凝系统功能异常184
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185
第三节血管、血细胞的异常186
一、血管的异常186
二、血细胞的异常187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8
—、病因和发病机制188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90
三、分期和分型190
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91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92
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
第一节病因与诱因194
一、病因194
二、诱因195
第二节分类196
一、按发生部位分类196
二、按左室射血分数分类196
三、按心排血昼分类197
四、按病变程度分类197
第三节机体的代偿反应197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198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199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201
第四节发生机制202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202
二、发生机制203
第五节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207
一、心排血量减少207
二、静脉淤血209
第六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10
—、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211
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211
三、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性能211
目录23
。194
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o• 213
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214
—、肺通气功能瞳碍214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216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机制219
四、临床常用肺通气功能评价指标220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221
一、酸碗平衡及电解质紊乱221
二、呼吸系统变化222
三、循环系统变化222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223
五、肾功能变化223
六、胃肠变化223
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24
一、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224
二、提高Pa02 224
三、降低PaC02 224
四、改善内环境及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第十七章肝功能不全I
第十八章
第一节病因及分类226
一、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226
二、分类226
第二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代谢障碍227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27
三、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227
四、凝血功能障碍228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228
六、免疫功能障碍228
第三节肝性脑病228
—、概念与分期228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229
三、肝性脑病的诱因234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34
第四节肝肾综合征235
—、病因和分型235
二、发病机制235
肾功能不全I
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237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第二节急性肾衰竭239
—、分类和病因239
二、发病机制240
三、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242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45
第三节慢性肾衰竭245
—、病因246
二、发病过程246
三、发病机制246
四、功能代谢变化248
第四节尿毒症252
—、发病机制252
二、功能代谢变化254
三、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九章脑功能不全
第一节概述257
第二节认知障碍257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258
二、认知障碍的病因258
三、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260
四、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265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意识障碍266
—、意识的脑结构基础267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267
三、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267
四、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68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二十章多器官功能障碍
第一节病因与发病过程271
一、病因271
二、发病过程272
第二节发病机制272
—、全身炎症反应失控272
266
269
二、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276
三、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277
第三节MODS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278
—、主要功能代谢变化特点278
二、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暗碍279
第四节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81
一、针对病因的防治281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281
三、营养支持疗法282
四、抗凝及免疫调节治疗28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loveangela1229@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